道德经 第七十一章 (夫唯病病)

at 4年前  ca 道德经王弼苏辙注  pv 1212  by 名著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尚矣:“尚”通“上”。

王弼注道德经:
不知知之不足任,则病也。
 
苏辙老子解: 
道非思虑之所及,故不可知。然方其未知,则非知无以入也,及其既知而存知,知则病矣。故知而不知者上,不知而知者病。 
夫惟病病,是以不病。
既不可不知,又不可知。唯知知为病者,久而病自去矣。


相关阅读: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庙的方丈,因年事已高,准备选接替之人。一日,他将两个得意弟子明坚、明远用绳索吊放于寺院后的悬崖下,对他俩说:“你俩谁能只凭自己的力量,从悬崖下攀爬上来,谁将是我的接替之人。”
  身体瘦弱的明坚,屡爬屡摔,摔得鼻青脸肿,还顽强攀爬,当拼死爬至半壁,无处着力时,摔落崖下,头破血流,气息奄奄,最后高僧不得不用绳索,将他救助上来。而身体强健的明远,攀爬几次不成功后,便沿着悬崖下的小溪,顺水而下,穿树林,出山谷,然后游名山,访高师。一年之后,明远才回到寺中。高僧不但没有骂他怯懦怕死将他赶出寺门,反而定他为接替之人。
  众僧不解,高僧微笑着解释道:“寺院后悬崖极其陡峭,是人力不能攀登上去的。悬崖之下,却有路可寻,若为名利所诱,心中则只有面前的悬崖绝壁。天不设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名利牢笼之内,徒劳苦争,轻者苦恼伤心,重者伤身损肢,极重者粉身碎骨。”高僧将五彩袈裟和锡杖传与明远,语重心长地对众僧说道:“师言要听,但伸缩进退变化,乃圣人之道。明者因境而变,智者随情而行。攀爬悬崖,是师出奇题,验看弟子心境如何。能不入名利牢笼,顺天而行者,便是我的意中人。”
  不久,高僧在安详中圆寂。明远成为这座大寺庙的住持,寺庙香火鼎盛,僧徒日众。
(来源:《廉政瞭望》)

已有0条评论
外国经典网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您的权益 ,请与我们联系,邮箱:wyzwylb@qq.com
皖ICP备2021015637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510号

Powered By Z-BlogPHP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