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at 4年前  ca 道德经王弼苏辙注  pv 2335  by 名著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人之生生,动皆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也?
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避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
以其无死地焉。

人之生生,动皆之于死地:此句意为人本来可以长生的,却走向死亡之路。



王弼:

出生地,入死地。

十有三,犹云十分有三分。取其生道,全生之极,十分有三耳。取死之道,全死之极,十分亦有三耳。而民生生之厚,更之无生之地焉。善摄生者,无以生为生,故无死地也。器之害者,莫甚乎兵。兽之害者,莫甚乎兕虎。而令兵戈无所容其锋刃,虎兕无所措其爪角,斯诚不以欲累其身者也,何死地之有乎?

蚖蟺以渊为浅,而凿穴其中;鹰鹯以山为卑,而增巢其上。矰缴不能及,网罟不能到,可谓处于无死地矣。然而卒以甘饵,乃入于无生之地,岂非生生之厚乎?故物苟不以求离其本,不以欲渝其真,虽入军而不害,陆行而不可犯也。赤子之可则而贵,信矣。  

 蚖:[yuán]蝾螈、蜥蜴等。蟺:[shàn]蚯蚓

矰缴:[zēng jiǎo]系有丝绳、弋射飞鸟的短箭。

 

 

苏辙:

出生入死,性無生死,出則為生,入則為死。

用物取精以自滋养者,生之徒也。声色臭味以自戕贼者,死之徒也。二者既分生死之道矣。吾又知作而不知休,知言而不知默,知思而不知忘,以趣于尽,则所谓动而之死地者也。生死之道以十言之,三者各居其三矣,岂非生死之道九,而不生不死之道一而已乎?不生不死,则《易》所谓寂然不动者也。老子言其九,不言其一,使人自得之,以寄无思无为之妙也。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有生则有死,故生之徒,则死之徒也。人之所赖于生者厚,则死之道常十九。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至人常在不生不死中,生地且无,焉有死地哉?


已有0条评论
外国经典网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您的权益 ,请与我们联系,邮箱:wyzwylb@qq.com
皖ICP备2021015637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510号

Powered By Z-BlogPHP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