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at 4年前 ca 道德经王弼苏辙注 pv 1455 by 名著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躁胜寒,静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王弼:
随物而成,不为一象,故若缺也。
大盈充足,随物而兴,无所爱矜,故若冲也。
随物而直,直不在一,故若屈也。
大巧因自然以成器,不造为异端,故若拙也。
大辩因物而言,己无所造,故若讷也。
躁罢然后胜寒,静无为以胜热,以此推之,则清静为天下正也。静则全物之真,躁则犯物之性,故唯清静乃得如上诸大也。
苏辙:
天下以不缺為成,故成必有弊。以不虛為盈,故盈必有穷。聖人要於大成而不恤其缺,期於大盈而不惡其冲,是以成而不弊,盈而不窮也。
直而不屈,其直必折;循理而行,雖曲而直。巧而不拙,其巧必勞;付物自然,雖拙而巧。辮而不訥,其辩必穷;因理而言,雖訥而辮。
成而不缺,盈而不沖,直而不屈,巧而不拙,辯而不訥,譬如躁之不能靜,靜之不能躁耳。夫躁能勝寒而不能勝熱,靜能勝熱而不能勝寒,皆滯於一偏,而非其正也。唯泊然清淨,不染於一,非成非缺,非盈非冲,非直非屈,非巧非拙,非辮非訥,而後無所不勝,可以為天下正矣。
阅读:初,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融乃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后操讨乌桓,又嘲之曰:"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昔肃慎不贡楛矢,丁零盗苏武牛羊,可并案也。"
时,年饥兵兴,操表制酒禁,融频书争之,多侮慢之辞。既见操雄诈渐著,数不能堪,故发辞偏宕,多致乖忤。又尝奏宜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内,不以封建诸侯。操疑其所论建渐广,益惮之。然以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而潜怨正议,虑鲠大业。曹操既积嫌忌,而郗虑复构成其罪,遂令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状奏融。书奏,下狱弃市。时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诛。
(选自《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