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第二十一章 (惚兮恍兮)
at 4年前 ca 道德经王弼苏辙注 pv 1800 by 名著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
以此。
孔:(1)〈副〉甚,很。孔明(很完备;很洁净;很鲜明)(2)〈名〉小窟窿
(8)〈形〉 大 如:孔硕(硕大);孔德(大德)
容:运作、形态。 众甫:即万物的开始,同“众父”
甫:1、象形字,像田中有苗,本义指有蔬菜的田地,是“圃”的古字。生苗有禾蔬开始生长之义,所以“甫”引申为刚刚、开始等。2、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于表字之后。也作“父”。《仪礼·士冠礼》: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3、〈文言〉表示时间短,相当于“刚”。《汉书·翼奉传》:天下甫二世耳,然周公犹作诗书深戒成王,以恐失天下。
王弼:
孔,空也。唯以空为德,然后乃能动作从道。
恍惚无形,不系之叹。 以无形始物,不系成物,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然。故曰恍兮惚兮,惚兮恍兮,其中有象也。
窈冥,深远之叹。深远不可得而见,然而万物由之,其可得见,以定其真。故曰窈兮冥兮,其中有精也。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信,信验也。物反窈冥,则真精之极得,万物之性定。故曰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也。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 至真之极,不可得名,无名则是其名也,自古及今,无不由此而成。故曰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也。
以阅众甫。 众甫,物之始也。以无名说万物始也。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此,上之所云也。言吾何以知万物之始於无哉,以此知之也。
苏辙:
道無形也,及其運而為德,則有容矣,故德者道之見也。自是推之,則衆有之容,皆道之見於物者也。
道非有無,故以恍惚言之。然及其運而成象,著而成物,未有不出於惚恍者也。
方有無之未定,惚恍而不可見。及夫有無之交,則見其窈冥深眇,雖未成形,而精存乎其中矣。
0物至於成形,則真偽雜矣,方其有精,不容偽也。真偽既雜,自一而為二,自二而為三,紛然錯出,不可復信矣。方其有精,不吾欺也。
古今雖異,而道則不去,故以不去名之。唯未嘗去,故能以閱衆有之變也。甫,美也,雖萬物之美,不免於變也。
聖人之所以知萬物之所以然者,以能體道而不去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