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第六十章 (若烹小鲜)
at 4年前 ca 道德经王弼苏辙注 pv 1440 by 名著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小鲜:小鱼。
王弼:
治大国,若烹小鲜。
不扰也。躁则多害,静则全真。故其国弥大,而其主弥静,然后乃能广得众心矣。
治大国,若烹小鲜。
不扰也。躁则多害,静则全真。故其国弥大,而其主弥静,然后乃能广得众心矣。
神不害自然也。物守自然,则神无所加;神无所加,则不知神之为神也。
道洽则神不伤人,神不伤人,则不知神之为神。道洽则圣人亦不伤人,圣人不伤人,则亦不知圣人之为圣也。犹云非独不知神之为神,亦不知圣人之为圣也。夫恃威网以使物者,治之衰也。使不知神圣之为神圣,道之极也。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圣人不伤人,神亦不伤人。故曰两不相伤也,神圣合道,交归之也。
威网:法网。
苏辙:
烹小鲜者,不可挠;治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人劳,挠则鱼烂。
圣人无为,使人各安其自然。外无所求,内无所畏,则物莫能侵,虽鬼无所用神矣。
非其鬼之不神,亦有神而不伤人耳。非神之不伤人,圣人未尝伤人,故鬼无能为耳。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人鬼之所以不相伤者,由上有圣人耳,故德交归之。
人鬼之所以不相伤者,由上有圣人耳,故德交归之。
名家解释:《诗经·桧·匪风》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
河上注:“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
《韩非子·解老》篇:“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淮南子·齐俗训》说:“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为宽裕者,曰勿数挠,为刻削者,曰致其咸酸而已。'
唐玄宗注:“烹小鲜者,不可挠,治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伤人,挠则鱼烂矣……此喻说也。小鲜,小鱼也,言烹小鲜不可挠,挠则鱼溃,喻理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人乱,皆须用道,所以成功尔”。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