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第五章 (天地不仁)

at 4年前  ca 道德经王弼苏辙注  pv 2181  by 名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u)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tuo yue)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橐籥:风箱。刍狗:草扎成的狗。


王弼:

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仁者必造立施化,有恩有为。造立施化,则物失其真。有恩有为,则物不具存。物不具存,则不足以备载。天地不为兽生刍,而兽食刍;不为人生狗,而人食狗。无为于万物而万物各适其所用,则莫不矣。若慧由己树,未足任也。


:1、本义:供给。皆以赡给九族,赏赐军士。——《晋书·羊祜传》 2、充满故川源不能实漏卮[zhī],山海不能赡溪壑。——《盐铁论·本议》  古代盛酒的器皿。3、充足、足够此惟救死而不赡(这里“不赡”等于说“来不及”),奚暇治礼义哉!——《孟子·梁惠王上》  


圣人与天地合其德,以百姓比刍狗也。橐籥之中空洞,无情无为,不得穷屈,动而不可竭尽也。天地之中,荡然任自然,故不可得而穷,犹若橐籥也。愈为之则愈失之矣

物树其慧,事错其言。不慧不济,不言不理,必穷之数也。橐籥而守数中,则无穷尽。弃己任物,则莫不理。若橐籥有意于为声也,则不足以共吹者之求也。


苏辙:

天地无私而听万物之自然,故万物自生自死。死非吾虐之,生非吾仁之也。譬如结刍以为狗,设之于祭祀,尽饰以奉之,夫岂爱之?时适然也。既事而弃之,行者践之,夫岂恶之?亦适然也。

圣人之于民亦然。特无以害之,则民全其性,死生得丧,吾无与焉。虽未仁之而仁亦大矣。

排之有橐与籥也,方其一动,气之所及,无不靡也,不知者以为机巧极矣。然橐籥则何为哉!盖亦虚而不屈,是以动而愈出耳。万物化之始至于天地之间;其所以生杀万物,雕刻众形者,亦若是矣。见其动而愈出,不知其为虚中之报也。故告之以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之不穷也。







已有0条评论
外国经典网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您的权益 ,请与我们联系,邮箱:wyzwylb@qq.com
皖ICP备2021015637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510号

Powered By Z-BlogPHP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