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at 4年前  ca 道德经王弼苏辙注  pv 1222  by 名著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
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涉川:战战兢兢、如临深渊。豫:迟疑慎重。


王弼

冬之涉川,豫然若欲度若不欲度,其情不可得见之貌也。

四邻合攻,中央之主犹然不知所趣向者也。上德之人,其端兆不可睹,德趣不可见,亦犹此也。

凡此诸若,皆言其容象不可得而形名也。

夫晦以理物则得明,浊以静物则得清,安以动物则得生,此自然之道也。孰能者,言其难也。徐者,详慎也。


苏辙:

粗盡而微,微極而妙,妙極而玄,玄則無所不通,而深不可識矣。

戒而後動曰豫,其所欲為,猶迫而後應,豫然若冬涉川,逡巡如不得已也。

疑而不行曰猶,其所不欲,遲而難之,猶然如畏四鄰之見之也。  

俨兮其若客,無所不敬,未嘗惰也。

渙若冰將釋,知萬物之出於妄,未嘗有所留也。   

敦兮其若樸,人偽已盡,復其性也。

旷兮其若谷,虛而無所不受也。
浑兮其若浊,和其光,同其塵,不與物異也。 

世俗之士以物性,則濁而不復清。枯槁之士以定滅性,則安而不復生。今知濁之亂性也,則靜之,靜之而徐自清矣。知滅性之非道也,則動之,動之而徐自生矣。《易》曰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今所謂動者,亦若是耳。  

盈生於極,濁而不能清,安而不能生,所以盈也。

物未有不弊者也。夫惟不盈,故其弊不待新成而自去。


     

厚,厚道;诚恳:敦厚|敦请。

乱也。《书·洪范》:汨陈其五行。


已有0条评论
外国经典网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您的权益 ,请与我们联系,邮箱:wyzwylb@qq.com
皖ICP备2021015637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510号

Powered By Z-BlogPHP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