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第二十九章 (为者败之)
at 4年前 ca 道德经王弼苏辙注 pv 1489 by 名著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王弼:
神,无形无方也。器,合成也。无形以合,故谓之神器也。
万物以自然为性,故可因而不可为也,可通而不可执也。物有常性而造为之,故必败也;物有往来而执之,故必失矣。
凡此诸或,言物事逆顺反覆,不施为执割也。圣人达自然之至,畅万物之情,故因而不为,顺而不施,除其所以迷,去其所以惑,故心不乱而物性自得之也。
苏辙:
聖人之有天下,非取之也,萬物歸之,不得已而受之。其治天下,非為之也,因萬物之自然,而除其害耳。若欲取而為之,則不可得矣。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凡物皆不可為也。雖有百人之聚,不循其自然而妄為之,必有齟齬不服者,而況天下乎?雖然小物寡衆,蓋有可以力取而智奪者,至於天下之大,有神主之,不待其自歸則叛,不聽其自治則亂矣。
齟齬jǔ yǔ:牙齿上下对不上,比喻意见不合。
明 徐渭 《秦望山花蕊峰》诗:“宛如齿龃龉,张吻讼所苦。
唐 韩愈《答窦秀才书》:“又不通时事,而与世多龃龉。”
陰陽相荡,高下相傾,大小相使,或行於前,或隨於後,或嘘而暖之,或吹而寒之,或益而強之,或損而贏之,或載而成之,或隳而毀之,皆物之自然,而勢之不免者也。然世之愚人,私己而務得,乃欲拒而違之,其禍不覆則折。
唯聖人知其不可逆,則順以待之,去其甚,去其奢,去其泰,使不至於過而傷物,而天下無患矣,此不為之至也。堯湯之於水旱,雖不能免,而終不至於敗,由此故也。《易》之泰曰: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三陽在內,三陰在外,物之泰極矣。聖人惧其過而害生,故裁成而輔相之,使不至於過,此所謂去甚、去奢、去泰也。
小故事:楚庄王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告王曰:“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趣火来上,视绝缨者。”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乃命左右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欢。”群臣百有余人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卒尽欢而罢。居三年,晋与楚战,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奋,首却敌,卒得胜之,庄王怪而问曰:“寡人德薄,又未尝异子,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对曰:“臣当死,往者醉失礼,王隐忍不加诛也;臣终不敢以荫蔽之德而不显报王也,常愿肝脑涂地,用颈血湔敌久矣,臣乃夜绝缨者。”遂败晋军,楚得以强,此有阴德者必有阳报也。
尧在位,天下洪水汤汤,用鲧治水,九年无功而返,又启用禹,使洪水得以治理。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他治天下五十年,问天下治与不治?百姓爱戴自己与否?左右不知,朝野不知。他于是微服访于民间,有一位老人含着食,鼓着腹,敲着土地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