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第五十九章 (莫若啬)

at 5年前  ca 道德经王弼苏辙注  pv 3218  by 名著  

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为啬,是以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王弼:
治人事天,莫若啬。 莫若,犹莫过也。啬,农夫。农人之治田,务去其殊类,归于齐一也。全其自然,不急其荒病,除其所以荒病,上承天命,下绥百姓,莫过于此。
夫唯啬,是谓早服。 早服,常也。
早服谓之重积德。
唯重积德,不欲锐速,然后乃能使早服其常,故曰早服谓之重积德者也。
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道无穷也。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以有穷而莅国,非能有国也。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国之所以安,谓之母。重积德,是唯图其根,然后营末,乃得其终也。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苏辙: 

凡物方则割,廉则刿,直则肆,光则耀。唯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此所谓啬也。

夫啬者,有而不用者也。世患无以服人,苟诚有而能啬,虽未尝与物较,而物知其非不能也,则其服之早矣。物既已服,敛藏其用,至于没身而终不试,则德重积矣。德积既厚,虽天下之刚强,无不能克,则物莫测其量矣,如此而后可以有国。彼世之小人,有尺寸之柄而轻用之,一试不服,天下测知其深浅而争犯之,虽欲保其国家,而不可得也。吾是以知啬之可以有国,可以有国,则有国之母也。

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
《孟子》曰:尽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以啬治人,则可以有国者是也。以啬事天,则深根固蒂者是也。古之圣人,保其性命之常,不以外耗内,则根深而不可拨,蒂固而不可脱,虽以长生久视可也。盖治人事天,虽有内外之异,而莫若啬则一也。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韩非子》原文:

  众人之用神也躁,躁则多费,多费之谓侈。圣人之用神也静,静则少费,少费之谓啬。啬之谓术也,生于道理。夫能啬也,是从于道而服于理者也。众人离于患,陷于祸,犹未知退,而不服从道理。圣人虽未见祸患之形,虚无服从于道理,以称蚤服。故曰:“夫谓啬,是以蚤服。”

  知治人者,其思虑静;知事天者,其孔窍虚。思虑静,故德不去;孔窍虚, 则和气日入。故曰:“重积德。”夫能令故德不去,新和气日至者,蚤服者也。故曰:“蚤服是谓重积德。”积德而后神静,神静而后和多,和多而后计得, 计得而后能御万物,能御万物则战易胜敌,战易胜敌而论必盖世,论必盖世故 曰“无不克。”无不克本于重积德,故曰“重积德则无不克。”战易胜敌则兼有天下,论必盖世则民人从。进兼天下而退从民人,其术远,则众人莫见其端末。莫见其端末,是以莫知其极。故曰:“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已有0条评论
外国经典网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您的权益 ,请与我们联系,邮箱:wyzwylb@qq.com
皖ICP备2021015637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510号

Powered By Z-BlogPHP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