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第四十四章 (知足不辱)

at 4年前  ca 道德经王弼苏辙注  pv 1220  by 名著  

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厚藏必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王弼:

尚名好高,其身必疏。

贪货无厌,其身必少。
得与亡孰病? 得多利而亡其身,何者为病也?
甚爱不与物通,多藏不与物散。求之者多,攻之者众,为物所病,故大费厚亡也。

  

 

苏辙:

先身而後名,貴身而賤貨,猶未為忘我也。夫忘我者,身且不有,而況於名與貨乎?然貴以身為天下,非忘我不能。故使天下知名之不足親,貨之不足多,而後知貴身,知貴身,而後知忘我,此老子之意也。 

得與亡孰病?不得者以亡為病,及其既得而息失,則病又有甚於亡者。惟齊有無,均得喪,而後無病也。 

愛之甚,則凡可以求之者無所不為,能無費乎?藏之多,則攻之者叉眾,能無亡乎? 


阅读:《增广贤文》“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红楼梦》中“智通寺”有一副有名的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大学》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为人君,止于仁; 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已有0条评论
外国经典网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您的权益 ,请与我们联系,邮箱:wyzwylb@qq.com
皖ICP备2021015637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510号

Powered By Z-BlogPHP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