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梅直讲书原文赏析
at 2年前 ca 古文观止名家点评汇总 pv 1452 by 古文注解
《上梅直讲书》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给梅尧臣的一封书信。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鸱鸮》,《国风》篇名。周公相成王,管、蔡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故周公东征二年,而成王犹未知周公之意,公乃作《鸱鸮》之诗以贻王。《君奭》,《周书》篇名。君者,尊之之称。奭,召公名也。成王幼,周公摄政,当国践祚。召公疑之,乃作《君奭》。〇劈头叹周公起,奇绝。及观《史》,《史记》。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接手又羡孔子,更奇。〇通篇以“乐”字为主。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富贵而不乐,贫贱而足乐,此周公所以不如夫子也。〇双收周公、孔子,暗以孔子比欧、梅,以其徒自比,意最高,而自处亦高。
奭(shì):召公,姓姬,名奭,是周文王的庶子,和周公共同辅佐成王。旧说他怀疑周公有政治野心,周公作《君奭》,以明心志。
孔子厄于陈蔡之间: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年居于陈、蔡之间,楚国欲聘之。陈、蔡大夫恐以后不利于己,“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辍”。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既非野牛又非虎,穿行旷野不停步。出自先秦佚名的《何草不黄》。原文: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bai?经营四方。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有芃者狐,率彼幽草。有栈之车,行彼周道。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先出欧阳公。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次出梅公。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欧、梅之乐只虚写,妙。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即作诗及词、赋之类。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欲写其得见,先写其不得见。文势开拓。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嘉祐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疑曾子固所为。子固,文忠门下士也。乃置公第二。〇“不为世俗之文”,应上“脱去世俗之乐”,正见知己处。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以上叙欧、梅之识拔,自己之遭遇,极为淋漓酣畅。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应前富贵、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占地步多少。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自东坡说出自己之真乐,乃一篇之关键。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引成语四句收住。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末复以“乐乎斯道”专颂梅公,是“乐”字结穴。
- 苟富贵:苟且地享受富贵。
- 徒贫贱:无所作为地过贫贱生活。
优哉游哉,可以卒岁:《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作“《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优游:悠闲自得的样子。卒岁:度过岁月。
上梅直讲书名家赏析:
[明]杨慎:此书叙士遇知己之乐,遂首援周公有蔡、管之流言,召公之不悦,乃不能相知,以形容其乐,而自比于圣门之徒。(《三苏文范》卷一三)
[清]金圣叹:空中忽然纵臆而谈,劣周公,伏孔子,岂不大奇?文态如天际白云,飘然从风,自成卷舒。人固不知其胡为而然,云亦不自知其所以然。(《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四)
[清]储欣:见道之言。(《唐宋十大家全集录·东坡先生全集录》卷八)〇先将圣贤师友相乐立案,因说己遇知梅公之乐,且欲闻梅公之所以乐乎斯道者,最占地步,最有文情。(《唐宋八大家类选》卷九)
[清]吴楚材、吴调侯:此书叙士遇知己之乐。遂首援周公有管、蔡之流言,召公之不悦以形起,而自比于圣门之徒。长公之推尊梅公,与阴自负意,亦极高矣。细看此文,是何等气象,何等采色!其议论真足破千古来俗肠。绝妙。(《古文观止》卷一一)
[清]沈德潜:见富贵不足重,而师友以道相乐,乃人间之至乐也。周公、孔、颜,凭空发论;以下层次照应,空灵飘洒。东坡文之以韵胜者。(《唐宋八大家文读本》卷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