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适和普遍的区别

at 3年前  ca 汉语词汇运用  pv 7556  by 汉语词汇  

(汉语词汇运用题) 民法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整个民事法律制度和民事规范始终的根本原则,对民事立法、民事司法和当事人民事活动具有________的指导意义。不同的法律部门由于所________的对象不同,所应采取的基本原则也不同。
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普遍    调整
B.普适    针对
C.全面    适用
D.具体    覆盖


词汇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文段可知民法基本原则对“民事立法、司法和当事人民事活动”都有指导意义。A项“普遍”指全面或广泛而有共同性;C项“全面”指所有方面,全方位。二者均符合语境。B项“普适”指某一事物(特别是观念、制度和规律等)比较普遍地适用于同类对象或事物的性质,不能搭配“指导意义”,排除B项。D项基本原则是抽象的,“具体”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第二空主语是“法律部门”。A项“调整”指重新调配整顿,用于此处指不同的法律部门所调配的对象不同,符合语境,且“法律部门调整对象”属于法律专业领域的固定搭配。C项“适用”指的是符合客观条件的要求,适合应用。其搭配的是“法律”而非“法律部门”,排除C项。
因此,选择A选项。


普适和普遍的区别:

事物普适性源于事物的共性和规律。普适性与针对性相对应。

例句:1、从需求出发,打造普适性财商教育 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2、底线思维是普适性的理性思维方法和生活态度,科学真诚地明晰底线,从最不利点着眼,努力争取最优结果。

普遍,它与特殊、个别相对应。如:人们普遍的弱点 、普遍反应良好、具有普遍意义等。

例句:1、明·陈大声《集贤宾·中秋》套曲:“月有意清光普遍,人幸得此身康健。”

2、《大阿弥陀经》中有“普遍三摩地”之语。三摩地意为禅定。“普遍三摩地”意为能遍见十方诸佛之定。后引申为广泛遍及”之意。

已有0条评论
外国经典网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您的权益 ,请与我们联系,邮箱:wyzwylb@qq.com
皖ICP备2021015637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510号

Powered By Z-BlogPHP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