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觞、肇始、开始、开端之区别
at 3年前 ca 汉语词汇运用 pv 25179 by FOR
(单选题) 中国古代史籍把黄帝和炎帝时期作为中国历史的________,但是古代文献中对黄帝、炎帝乃至尧禹时期的记述均为后代文献的________,一般认为都属古史传说的范畴,不能作为信史来________中华文明五千年。
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开始 追忆 验证
B.开端 补记 考证
C.肇始 追述 证明
D.滥觞 补充 考据
正确答案:C
解析
A项“追忆”意为回忆,回想;B项“补记”意为事后的想法,回想。二者均与“后代文献”搭配不当,且侧重对以前事情的回想,文段要表达的是后代文献进行补充撰写,而非回想,排除A项和B项。C项“追述”指述说已经过去的事情,符合文意。古代文献作为最早的文献不可能会给后代文献作“补充”,故排除D项。因此,选择C选项。
起源:事物产生的根源。发端:开端,创始。滥觞: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
“滥觞”还有有如下义项:
1,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例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江水自此已上至微弱,所谓发源滥觞者也。”
2,指小水。例如:南朝谢灵运《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诗:“滥觞逶迤,周流兰殿。”
3,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例如:郭沫若在《今昔集·论古代文学》中指出:“中国文化大抵滥觞于殷代。”
4,波及,影响。这是“滥觞”的动词用法。例如:宋代魏庆之在《诗人玉屑·沧浪诗评》中评价盛唐诗时这样写道:“盛唐人诗,亦有一二滥觞晚唐者。”
5,泛滥;过分。例如:《明史·史可法传》:“今恩外加恩未已,武臣腰玉,名器滥觞,自后宜慎重。
“肇始” 有如下义项:
发端,开始。
1、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至 鬻熊 知道,而 文王 諮询,餘文遗事,録为《鬻子》。子目肇始,莫先於兹。”
2、清 姚鼐 《孙忠愍公祠记》:“观察以谓 孙氏 建功,肇始於 忠愍 ,而无专祠,非所以表忠义以光后嗣。”
3、康有为 《<味梨集>序》:“四五七言、长短句,其体同肇始於《三百篇》。”
4、柯灵 《香雪海·历史老人摊了牌》:“一九四九年是中国历史的分水岭,它宣告了旧时代的结束,新时代的肇始。”
一、“开端”和“开始”词性及用法区别
“开端”词性为名词,意为事情的起头。
“开始”有两个词性,一为名词,一为动词,名词的意思为开始的阶段,发端;动词的意思为着手进行。
两词的词性不同就决定了两词在用法上有不同,因为“开端”是一个纯名词而“开始”还有动词的词性,所以“开始”的某些用法“开端”是不能用的。
比如:
以上例句中的“开始”均不能替换为“开端”,因为上述句中的“开始”都是动词。而且我们应该发现“开端”不能接“了”和“于”,因为“了”字一般放在动词和形容词后。“于”一般位于动词谓语前后。
“开端”的例句也列举2个,大家感受一下:
例:唐 韩愈 《嘲鲁连子》诗:“开端要惊人,雄跨吾厌矣。”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 宋太祖﹞开端创制,事未成就,遂厌区夏。”
清 赵翼 《瓯北诗话·七言律》:“自 谢灵运辈始以对属为工,已为律诗开端。”
(两个例句中的“开端”均可替换为“开始”)
这道题的第一个空考到了“开始、肇始、滥觞、开端”四个词,四个词是近义词,都有“事情的起头”之意,“肇始”即“开始”也能接“于”。“滥觞”虽有动词词性,但是它的动词意思为“波及、影响、泛滥”之意,与文意不符,它的名词词性意为发端、开端,所以“滥觞”和“开端”是不能接“于”字的,没有“开端于”的表达方式。